瀚海期刊网,快速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权威机构

在线投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瀚海期刊网

首页 > 论文欣赏 > 职称论文发表 > 详情

 论文欣赏

展开分类
 职称论文发表
高校体育科研学风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科研学风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了当前高校体育科研学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影响高校体育科研发展的相关因素,提出了促进高校体育科研健康发展的对策。要从当前学术泡沫产生的最直接根源,即职称评定因素入手,使评定职称所要求的核心期刊规范化,严格治理买卖论文现象;要确保职称评定中的专家权威性;纠正科研管理的形式化;有效治理科研环境,净化当前的学术风气。 
   【关键词】 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学风建设;现状;学术泡沫 
   
   科研学风和态度的端正对科研工作的开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越来越多的现状表明,目前高校科研领域存在一定的浮躁现象。科研态度不端正、科研学风不严谨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我国体育学科较其他学科发展相对滞后,高校体育科研水平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由于体育教师偏重术科的专业特点,体育科研的质量和体育科研学风更值得关注。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师科研学风现状的调查分析,对促进体育科研的健康发展和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多所非体育类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问卷调查,走访调研。发现和归纳出当前高校体育科研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对陕西省7所非体育类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部分教师进行走访调研。其中2所国家211工程学校,5所综合类院校。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问卷172份。回收率为95%。体育教师年龄范围为28至58岁,平均年龄为36.8岁。调研对象职称结构为讲师110人,副教授50人,教授20人。其中男教师100人,女教师72人。文凭结构为本科79人,硕士86人,博士7人。教师平均教龄为12.5年。调研对象适当增加了中青年教师的比重,原因是近几年高校扩招导致中青年教师所占比重较大,中青年教师也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从平均教龄和平均年龄来看,调研对象具有较强的中青年针对性,由此获得的数据较能反映当前高校科研学风的主流特征。 
   二、结果与分析 
   1、体育科研存在泡沫化现象 
   从调研结果来看,当前高校体育科研泡沫化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根据综合资料给出的学术泡沫的定义,学术泡沫是指“假借科研名义,从事背离科研宗旨的活动。这类活动只对参与者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利益,但对科学研究毫无意义。”根据此定义,从被调研体育教师对科研泡沫的认知程度来看,对“你是否听说过学术泡沫的概念”问题的回答表明,80%的教师选择“是”,这说明大多数体育教师已经关注到这一不正常的现象。对于目前高校体育科研中是否存在科研泡沫的问题,约80%的教师选择了“是”。对于科研泡沫严重程度的问题,7%的教师选择了“不严重”,约19%的教师选择“轻微有点”,而高达74%的教师选择了“严重”。但调研数据却显示,只有35%的教师对此种现象“非常厌恶和痛恨”。约20%的教师认为此种现象“很正常、很常见。”这说明对于目前的科研学风不端正现状,教师对此已经淡漠化或正常化。由此推断,在“严重”的科研学风下降现象下,科研环境的恶化使体育教师将本来不正常的“科研泡沫”正常化或淡漠化。 
   对于当前体育科研泡沫现象的表现。通过文献资料和走访调研,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类现象。“科研课题价值较低;科研论文质量低,数量多;通过关系发表论文或申报课题;科研水平较低,成果较多;买卖论文现象;学术期刊泡沫化现象。”从调研的数据表现特征可以发现(见表一),科研关系网现象位居教师关注的科研不端现象第一位。而科研课题缺少实用价值和应用价值,科研论文数量多质量低的现象引起了大多数教师的关注。此外,数据统计发现,按照严重程度来排序:科研关系网和课题、论文的价值不高列为前三位。分别有38%、36%、22%的教师将三种现象选为当前科研泡沫中最严重的现象。 
   
   
   
  科研腐败是当前科研泡沫化现象的表现之一。对教师的问卷调研结果显示:76%的教师认为身边“有”科研腐败现象。并且约56%的教师认为科研腐败程度“严重”。此种现象集中体现在科研关系网和买卖论文两方面。“关系论文和课题”现象是此方面调研位居第一位的现象。当前科研环境下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通过关系发表论文和申报课题成了某些教师的较为常见的选择,这种现象实际上是介于科研不端和科研腐败之间的一种“擦边球”现象,而这种“关系”毕竟是属于少数人的“关系”,大多数教师选择了将此种比较厌恶的现象列为第一位。 
   访谈中发现,存在部分教师为了完成科研任务和评定职称等目的进行买卖论文的现象。值得警惕的是虽然买卖论文现象从数据表现看占比相对较低,但此种行为较为隐蔽,问卷调查时获得数据反映现状的真实程度有限,如果实际上买卖论文现象较为严重的话,对科研学风危害严重。对此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只有27%的教师选择了“即使可以买到核心期刊的论文,我也不愿意这样做”。 
  从科学创新的角度出发,体育科研选题应该着力解决当前体育领域存在的多方面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由于当前科研功利化现象比较严重,一些科研课题和论文从便于发表和评定职称的角度出发,避重就轻,缺乏创新,导致很多课题和论文缺乏应有的价值和创新。这一点从对教师科研动机的调研也得到验证。约78%的教师选择了“科研以评定职称为主要目的”,约39%的教师选择了“主要从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做科研”,只有15%的教师选择了“促进体育科技的进步”。此外,科研关系网现象也是造成科研课题和论文质量降低的重要原因。 
   学术期刊泡沫化现象对当前高校体育科研泡沫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众多质量低劣的学术期刊,提供了发表低质量论文的“广阔天地”,助长了重“数量”轻“质量”的学术浮躁风气。调研发现,82%的教师都收到过一些“名称大气”,但来路不明的学术刊物征稿信件。而且调研数据发现38%的教师认为“领导需要科研成果作为政绩”,由于当前体育类核心期刊数量少发表论文难度的确较大,本次调研显示70%的教师认为“核心期刊论文不好发”。此种情况下,数量被提上比较重要的地位,调研发现,只有近30%的教师认为其“所在单位的科研水平评定质量比数量更重要”。此种情况下,论文发表数量和学术期刊泡沫化成为一种互相助涨的效应。 
   2、形成体育科研泡沫现状的原因分析 
  对形成体育科研泡沫现状的原因统计数据见表三。當前因职称评定而形成的评价机制导致科研泡沫基本上成了高校体育教师的共识。70%的教师选择了此项。从调研数据看出,对于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因素导致科研泡沫是教师选择率较高的选项。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一些CSSCI核心期刊要求质量高,年发期刊少,论文能被收录发表的难度确实较大。二是由于科研功利性导致的科研关系网和科研腐败的蔓延,导致此种现象在核心期刊领域也一定范围内存在。买卖论文现象就是存在的典型现状之一。调研发现,约42%的教师认为核心期刊“存在发表论文时的利益交换现象”。 
   科研功利性导致一些靠科研投机评定职称的人成为“榜样”,并且在教师群体内部形成恶性竞争,从而导致科研腐败的产生。由于当前发表学术论文是职称评定中衡量教师学术水平最“硬”的条件,但是并没有严格的审查或类似硕士论文答辩一样的严格区分教师是否具有真实的学术水平。一些通过抄袭论文或买卖论文而评定职称的教师实际上成了功利科研的“正面典型”。这种现象如果长期得不到纠正的话,学术腐败必然加剧,恶性竞争由此产生。从数据看出57%的教师认为这是导致学术泡沫的原因之一。 
 除以上所述,体育教师整体的科研水平需要提高和“政绩”工程现象在一些院校也不同程度存在。分别有45%和38%的教师选择此项。个人科研水平的提高带来的不仅仅是科研价值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科研责任感和科研道德的提升。此外,功利科研下多种利益的驱使,导致部分管理者喜欢以“数量”等指标作为自己的“政绩”,这也是当前科研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调研数据显示,只有不到30%的教师认为其“所在单位评定个人科研水平质量更重要”,但可喜的是,85%的教师认为当前的评定标准不合理。84%的教师认为“个人科研水平的衡量标准应该以质量来衡量”。这说明,当前一定范围内存在的以数量来衡量科研水平的评定方法,大多数教师持否定态度。 
   3、建立良好的科研学风对策探讨 
   从上述可以发现,教师对目前高校体育科研的环境满意度较低,在体育科研的价值观和科研道德方面对自身要求不高。怎样预防和治理目前的科研学风不端现象较为紧迫。我们认为抓住当前科研投机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和要害问题进行对症下药是可行之道。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职称评定因素是当前学术泡沫产生的最直接根源,而其中最重要的决定职称能否评定的因素是核心期刊因素。本次调研数据也显示73%教师都选择了“如果能买到核心期刊论文,我愿意买”。我们认为尽管目前评定职称的文件规定在实施过程中確实存在一些不尽合理的因素。但是参考国外的经验和中国的现状,评定职称文件中的大方向的正确性是毋庸置疑的。 
   对于因为核心期刊因素导致的学术不端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注意:一是评定职称所要求的核心期刊有待规范化,调研数据可以发现对于体育教师评定职称所要求的核心期刊的标准,并不是所有学校都一样。只有54%的教师选择了其所在学校评定职称的核心期刊要求“体育类核心期刊”。二是因为核心期刊的利益交换导致的“关系论文”和买卖论文现象需要进行治理。参考国外经验应该要求作者保留论文的原始数据;此外从科研人员的学习经历、研究方向等方面应该形成对其学术方向的大致判断;在评委答辩环节是否能真正的进行严格的、公开的答辩实际上对鉴别教师的科研水平很有必要性;对于管理科研期刊的部门来说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管理好核心期刊对治理当前的学术不端是很有必要的;一些优秀期刊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杜绝了买卖论文现象。例如某体育类核心期刊要求,稿件在被录用后,修改后回稿时,作者的姓名和排名顺序皆不可修改,实际上对论文的买卖造成了很大的“不便”,此方法可以推广借鉴;三是核心期刊的发表难度问题。有人提出通过增加核心期刊数量来降低发表难度问题。我们认为,对于可发的核心期刊数量不能放松,除非有政策方针方面的考虑。实际上关于核心期刊的主要问题不在核心期刊难度有多大,而是对核心期刊发表的评职称论文是否能做到公平、公正的审核的问题。 
   此外,在职称评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环节性因素,导致科研评价体系失灵,也是导致科研不端现象的原因。首先在很多学校普遍存在的由多个教授组成学科组评价职称的模式,导致真正辨别教师科研水平高低的实际操作沦为形式,因为不管有多少学科组组成专家团,最终对体育学科教师评定职称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本学科的少数教授。 
   其次,专家的权威性因素在当前的职称评价中存在一定的虚化现象。国外的经验表明,专家既然为“专家”,其在学术造诣上一定具有非常著名的成就和影响。在国外的很多大学专家对职称的影响因素比行政文件都更有影响力,可谓“一言九鼎”,但在我国目前的很多大学评价科研人员水平的专家的影响力值得考究。 
   第三,科研管理的形式化和固化应该引起重视。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对于教师科研水平的评价只是“死扣文件,照章办事”,比如在论文评价方面只关心核心或非核心论文,至于目前存在的CSSCI核心、北大核心、科技核心等等收录的重要性或者是否体育类核心、还有体育学科专家认可的重要核心的排列位序等等对评定教师科研水平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不敏感”。不能形成全面、立体、有机的对教师科研水平的大概判断。 
   对于已经存在因为学术不端导致的一些后果,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以达到净化学术风气的目的。如前所述,在高校内部确实存在着一些通过学术不端获利的少部分人员或群体,对此应形成对高级职称群体持续的、有效的考核制度,这在许多名校实际上是通过岗位聘任来实现的。其中应该注意有效性的问题,在考核制度中应该选取最有效的若干指标来进行考核。再者,应该建立举报机制并且鼓励举报行为,鼓励各方面知情者对既有的科研不端行为进行检举。除了保护举报人外,应设立能明显鼓励举报行为的高额奖金。最后,应该提高科研投机的成本。目前的买卖论文等现象能愈演愈烈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腐败成本的低廉。一篇CSSCI体育类核心期刊论文黑市一般在两万元人民币以内,但一旦评定为副教授高级职称,因收入的增加一年即可实现“收支平衡”。提高腐败成本的手段之一是惩罚的力度要加大。 
   对目前的科研环境应该进行有效治理。其中利用高水平的科研人才来补充教师队伍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学风要正必须要有人来领。利用高水平的科研人才来端正目前业已混乱的学风状况应该行之有效。对于因为论文买卖导致的学术团体内部的鱼目混珠现象,通过高层次科研人才带来的“挤压效应”可以形成良性竞争。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打破“教授终身制”现象。 
  建议国家立法对实施论文买卖的组织或团体进行有效打击。多种现象表明,目前的论文买卖已经形成有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网络团体。若不有效打击,将会在科研领域兴风作浪,甚至使国家的整体科研方向不稳定。 
   由于学风不正导致的目前部分高校和教师重科研不重教学的现象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调研数据显示,82%的教师认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心应该在教学”。但是只有25%的教师认为“学校具有合理、科学的评价教师工作能力的机制”。这说明,合理的评价机制对于教师是否重视教学起着明显的作用。 

 

相关期刊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