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期刊网,快速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权威机构

在线投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瀚海期刊网

首页 > 论文欣赏 > 职称论文发表 > 详情

 论文欣赏

展开分类
 职称论文发表
图书系列职称评定现状及对策
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对图书系列职称评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现实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并提出对策和建议。只有深化改革,对现行评审体系进行不断的修正完善,才能使图书系列职称评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图书系列 职称评审 职业资格认证 
  图书系列职称评定已经进行了二十几年了,对于调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激励措施。图书系列技术职称的高低,体现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差异,直接导致收入高低和在图书馆的地位尊卑。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图书馆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图书馆事业面临着转型发展。图书系列职称评审的局限性和弊端也日益突出和显现,存在着一系列不合理状况,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创造公平公正的职称评审环境,以更好的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1 图书系列职称评定现状 
  1.1 地区差异明显,标准化和规范性较差 
  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财政投入较大的省市图书馆事业发展较快。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因人力、物力所限图书馆事业发展较慢。这直接导致了各省、市、自治区在制定图书系列职称评定标准时有重大差异。2000年文化部颁布了《全国图书资料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基本条件》(试行),但各地在制定细则时根据实际情况据此有较大出入。例如有的省市要求晋升副研究馆员以上职称时必须有课题项目,有的省市则不做要求。各单位在具体执行时,也会因为指标的限制而做出不同的规定。有的省市在初级和中级评审中实行以考代评,有的则实行评聘分开。标准性和规范性较差,导致地区差异明显。 
  1.2 学术不端日益明显,功利化现象严重 
  科研成果作为职称的一个重要量化指标,在当今的职称评审体制下成了金钱和利益和度量衡。论文产业化,学术不端现象愈演愈烈。虽然很多期刊采用学术不端系统对论文进行初审,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功利倾向导致职称论文水分泡沫现象严重,很多论文不能反映作者的实际水平,成为名符其实的为上职称而发论文,为上职称而花钱买版面,形成“你需要,我服务”的职称著作、论文产业链。同时,职称改革中过于重视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的数量以及发表刊物的级别,是导致学术腐败的主要原因[1]。利益化驱使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现象蔓延,功利化的学术行为使图书馆界被“职称市场”所包围,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学术秩序[2]。职称评定的公平公正性大打折扣。 
  1.3 评审要素尺度把握不同,存在较大误区 
  图书系列职称评定中的学历要素、论文要素以及计算机和外语水平等各方面因素,软硬尺度差别明显。比如论文要素,是否发表在带有“CN”、“ISSN”刊号的公开刊物上,成了评价和衡量论文是否作数的唯一标准,对论文的质量水平缺乏鉴定标准,导致鱼目混珠,鱼龙混杂。有的刊物不计学术水平高低,给钱就发,来稿就发,利益驱动造成大量的学术垃圾。又比如学历要素,非全日制与全日制混同,为上职称而求学历的现象比比皆是。学历终身制、唯学历论;重学历,轻实际工作能力,不利于充分发挥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评审要素中的尺度把握,是产生误区的主要原因。 
  1.4 额度指数受到限制,论资排辈现象严重 
  一般来说,图书系列职称评审同其它专业技术一样,受到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额度指数限制,僧多粥少,重条件轻能力,论资排辈现象严重。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一部分够条件的人员因为指数限制而与晋升无缘,从而挫伤工作积极性,甚至另谋出路,导致图书馆人才流失,不利于引进人才,图书馆职业吸引力也因此大打折扣。 
  1.5 职称终身制不利于图书馆管理和服务 
  职称一朝拥有,终身受用。图书馆工作人员一旦获得高级职称,大有功成名就之感。一切唯职称论,对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的考核多数流于形式。一旦晋升高级职称,对工作可以不再尽职尽责,对业务也不必再悉心钻研,论文著述无需再有,有了高级职称这颗大树的庇护,岗位津贴、工资待遇都得到相应兑现,不再为生计忙,不再为职称考虑。中高级职数偏少,人员偏老,加之任期成为摆设,造成高素质人员无法脱颖而出[3]。职称终身制不利于充分调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也给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带来一定的困扰。 
  2 对策和建议 
  2.1 修订图书系列职称评审基本条件,使职称评审规范化、标准化 
  2000年文化部颁布了《全国图书资料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基本条件》(试行),迄今已经11年了,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使得图书馆越来越边缘化,新技术对图书馆的影响始料未及,以往的评审条件不能适应转型时期图书馆的变革与发展,加之我国图书馆事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更有必要对职称评审条件进行修改和完善,使职称评审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从而逐渐促进各地区、各省市图书馆事业的均衡发展。 
  2.2 与职称评定相结合实行严格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实施了图书馆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这是强化图书馆职业的专业化地位,提高图书馆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的有效措施[4]。国外通行的做法是只采用职业资格认证,不进行职称评定。我国由于长期以来没有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导制图书馆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从一定程度上讲,这是滋生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的主要原因。现阶段应该加快实施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与职称评定相结合,可以兼顾我国现实国情以及图书馆事业地区发展不均衡的情况,有步骤分阶段不断完善我国图书系列职称评审制度。 
  2.3 重视科研成果的质量,重点考核参评人员的实际能力和真实水平 
  对于参评人员的科研成果,要有一个明确的衡量标准,可以倾向于本专业学术期刊和专业出版社,对于发表在非本专业学术期刊和非专业出版社发表和出版的,一律按降低一个级别对待。可通过专家组审核、答辩等方式对论文著作进行评价,答辩可选一个方向,必须有相关的几篇论文作为依托,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杜绝学术不端,防止学术腐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评审专家重点考核参评人员的实际能力和真实水平,并对参评人员的整体能力作一个科学的鉴定。 
  2.4 健全专业技术考核制度,废除职称终身制 
  建立和完善图书系列职称评价制度以及专业技术考核制度,废除职称终身制。通过完善的聘后考核制度对已聘用人员工作能力、业务实绩进行考核,不达标者不予聘任。做到重业务实绩和服务能力,公正公平地对任职资格进行考核和评价,评聘分开,避免能上不能下,推行新的岗位管理制度,按需设岗,按岗聘任[5],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2.5 建立一整套图书系列职称评审社会化程序,保证评审工作的客观公正性 
  可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一整套图书系列职称评审社会化程序。例如:可同职称英语考试、计算机模块考试一样建立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采取考评结合,评聘结合,允许个人申报,不受额度指数限制,让优秀的人才都能脱颖而出。积极推行职称评审制度的社会化应是我国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建立社会化职称评审体系,加强对职称评审工作的监督管理[6],真正做到公平、公正、透明、规范。 
  3 结语 
  职称评审工作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国家政策标准方面的规范和统一,也需要出版发行机构对科研成果的鉴定和把关,更需要图书馆人坚持不懈的支持和努力。职称制度改革又是图书馆人力制度改革,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深化改革,对现行评审体系进行不断的修正完善,才能使图书系列职称评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去弊趋利,促进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黎中志.对图书馆学专业职称改革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3(6):105-106. 
  [2]罗冰眉.论我国图书馆职称评定中的功利化行为及其杜绝[J].现代情报,2006(1)114-118. 
  [3]张玉华.对现有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聘工作的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5)114-115. 
  [4]王青云.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与图书资料系列职称制度之比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3):26-28. 
  [5]张梅平.关于高校图书馆专业职称体系改革的思考[J].河北科技图苑,2005(4):43-45. 
  [6]王霞.关于深化图书馆专业技术职称体系改革的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12):127-129. 

 

相关期刊分类